宮頸病變有哪些?認識常見的五種子宮頸問題
子宮頸病變是女性最常見的疾患之一,其最嚴重的情況是宮頸癌。在婦女腫瘤中,宮頸癌的發生率僅次於乳腺癌,位居第二。在發達國家,其發生率明顯下降,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。在發展中國家,由於宮頸癌篩查工作的不完善宮頸癌的發生率是發達國家的6倍,並且其中80%的患者確診時已是浸潤癌。近年,年輕宮頸癌患者有明顯上升趨勢,發病率以每年2%-3%的速度增長。可用人乳頭狀瘤病毒(HPV)感染的增加予以解釋,甚至可以說,宮頸癌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感染性疾病。
宮頸病變
宮頸病變是一個尚未限定的、比較泛化的概念,系指在宮頸區域發生的各種病變,包括炎症、損傷、腫瘤(包括癌前病變)、畸形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。
宮頸病變的種類
正常情況下,宮頸部位有兩種不同的細胞,分別是“鱗狀上皮細胞”和“柱狀上皮細胞”,宮頸分為生理鱗柱交接、轉化區、原始鱗柱交接。宮頸病變的種類很多,宮頸有病變也不一定就是癌。
(1)納氏囊腫: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,將腺管口阻塞;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增生或瘢痕形成壓迫腺管,使腺管變窄甚至阻塞,腺體分泌物引流受阻,滯留形成的囊腫叫宮頸納氏囊腫。絕大部分無症狀不用治療。
(2)宮頸炎: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,多見於育齡婦女,為宮頸受損傷和病原體侵襲而致,包括子宮頸陰道部炎症及子宮頸管黏膜炎症。宮頸是阻止下生殖道病原體進入上生殖道的重要防線,但宮頸管單層柱狀上皮本身抗感染能力較差,若受到性交、分娩、流產、手術等機械性刺激而受損,就更易發生感染。臨床上將宮頸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,以慢性炎症為多。急性宮頸炎主要表現為宮頸紅腫,頸管黏膜水腫,常伴急性陰道炎或急性子宮內膜炎。慢性宮頸炎有宮頸糜爛、宮頸肥大、宮頸息肉、宮頸腺囊腫和宮頸外翻等多種表現。
(3)宮頸息肉:宮頸息肉(cervical polyp)是慢性宮頸炎表現的一種,在已婚婦女中比較多見。由於慢性炎症長期刺激,使宮頸管局部黏膜增生,因子宮有排除異物傾向,可使增生的黏膜逐漸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。宮頸息肉分為兩種,一種來源於宮頸黏膜的息肉,另有一種來自宮頸陰道部分的息肉。息肉可單發或多發,大小不等,直徑多在1cm以下,較大的息肉可能出現一定的臨床症狀,較小的息肉可無任何症狀,只是在婦科檢查時被發現。
(4)宮頸上皮內病變: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分為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(HSIL)和宮頸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(LSIL),其中“高級別病變”屬於癌前病變,也就是說目前還不是癌,但如果進展下去就可能發展為宮頸癌了。
(5)宮頸癌: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。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~35歲,浸潤癌為45~55歲,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。其主要組織學類型是鱗癌,腺癌次之,接觸性出血常為外生性宮頸癌的早期症狀。
溫馨提示
當您患有婦科疾病,一定要盡早尋求醫生幫助,制定適合您的治療方案,避免發展到嚴重階段影響生育和生活質量。
保留子宮 做完美女人
我們將全心全意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!